“教練,我的孩子啊,是很聰明的,在5分鐘之內可以計算100題數學題。只是他太懶惰了,每天回到家只會玩電話,不肯做功課,所以成績一落千丈。我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啊!”家長向我訴苦。
我想,這是大部分家長會遇到的問題吧?孩子頭腦非常聰明,學習能力非常好,就是沒有學習的動力。到底為什麽會這樣呢?
必須要有核心,才能達成目的。 (鄭明析)
首先要有核心——智慧,才能在那基礎之上不斷累積知識而發光。要有智能地使用知識。所謂的智慧是什麽呢?智慧,遠遠超過智力和知識,是綜合邏輯、記憶、聯想、理解、辨別、分析、判斷、文化、中庸等等各種能力,讓人可以思考、分析並且探求真理 ¹。
由此可見,我們一直以來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並沒有教導我們 關於智慧,只是不斷地累積 知識。教育的核心是把一個人的品性教好。中國至聖先師——孔子的教學就已經註重道德,主張仁與義²。教育,首先要讓人學習正確的態度,才能正確地對待學習這件事,並正確地使用所學習到的知識。
可是,現在的家長們都不了解。我接觸到的家長們很急於讓孩子接受學前教育。孩子2、3歲的時候,就開始送孩子去學前教育班,學習簡單的英語、數學、閱讀、認字,有些甚至還上腦力鍛煉班。大一點的時候,就去樂器班、舞蹈班、球類運動、遊泳班等等。這就是“超前教育”。
來到學校,一年級、二年級還可以適應。三年級時,可以看見一些學生開始慢慢退步。到了四年級,學習就明顯惡化。加上馬來西亞學生必須要學習馬來文、英文和母語,學生的負擔真的很大。美國有一項實驗發現,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,智商比一般孩子高出15點。但是,在小學四年級時,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就漸漸失去高智商的優勢。反之,沒有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都可以追趕得上³。
其實,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時刻都可以是教育的機會。我們需要讓孩子在各方面發展,給予心理成長的支持以及鼓勵,而非單單培養某樣技能。
我們一起看看家長們可以如何幫助孩子:
1. 正確地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
一旦確定孩子對某一事物的興趣,就不可轉移其他的方向。要讓孩子認真地、深入地研究,把這個興趣穩定下來並持久做下去。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創新,才能看出成績。並非考試考得好就是天才,也不是多才多藝就是王。要讓孩子確認自己的目標,並且因為喜歡做而繼續提升自己。
2.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、良好的個性
我常常看見家長們急於給孩子最好的東西。只要孩子想要就可以馬上得到,或者只要家長認為是最好的,都會塞給孩子。但是,家長們卻沒有給孩子最需要的東西,那就是—— 吃苦。
人是學習的動物。沒有學習,就不會成長。在學習的過程中,孩子遇到問題時,正是培養思考、良好個性、積極態度的最佳時刻。如果凡事都有家長出面代為解決問題,孩子反而會慢慢變成自私、依賴、不會思考,甚至不會分辨是非黑白。
3. 尊重孩子,保護他的面子
一、 適當的讚揚
稱讚孩子的行為,而不是孩子本身。比如,“你主動教導弟弟做功課,這樣很好。”不要只是說:“你真棒!”
當孩子可能要做出一些壞行為時,不妨試一試稱讚他的相反行為。比如,孩子好像不願意收拾自己的玩具,家長可以說:“昨天你把自己的衣服收好,我很喜歡。”一般的狀況下,孩子都會比較願意表現出好行為。
二、 不當面責罵孩子
要是孩子做錯一些事,避免在大眾面前責罵他。先為孩子解圍,把事情解決,再把孩子帶到一邊,詢問孩子下次可以怎麽做。
我的妹妹曾經跟我分享過她小時候挨罵時的心情。當時,她心裏只想著:既然你說我無理,那我就更無理給你看!
很多時候,孩子們是知錯的,只是不知道要怎樣面對而加以掩飾。家長們要忍住自己的脾氣,冷靜地處理事情,給孩子一個機會,孩子才會放心地改過自新。
以上是簡單的幾個要點,希望家長們可以抓住這幾個核心,和孩子一起成長吧!
參考:
1. 智慧
2. 孔子
3. 《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:因材施教的100個細節》
原文發表於此,由作者授權,禁止隨意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