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有家長告訴我:“我原本很喜歡帶孩子。但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話,我是過很多方法也沒有用。現在,我真的不想理會孩子了。他們都不聽我的話。”
也有很多學生一開始很喜歡做某些事情,比如打羽球、彈鋼琴、打跆拳道,但是練習一段日子過後,他們覺得很辛苦,就想要放棄:“每天都要練習2個小時,太累了!”
原本是自己喜歡的事情,現在卻覺得自己做得非常不開心。為什麽呢?
“看吧,我做了那麽多,到底還要做多少啊?”
“真是不公平啊!我全心全意地付出,他們竟然不珍惜!”
“啊,又接到投訴了!到底要怎樣?”
“我做的很辛苦啊!到底值不值得?”
“沒辦法,我必須這樣做。”
當你口中說出這些話時,代表你只是在作出反應(reactive),是處於消極的狀態的。因為只是反應,所以越做越辛苦,越做越覺得沒有力量。
何不嘗試化反應為主動呢?
“要主動去愛”。(鄭明析)
這份愛,並不只是男女之間的愛,而是對於生活、對於人生的愛與熱情。主動去愛某件事或某些人,你就會發現,生活其實並沒有那麽困難。為什麽呢?
因為你可以付出行動。當你很愛你的孩子時,不管他是多麽調皮,你也會因為愛他而堅持教育他,甚至會覺得他有時也很可愛。當你很愛你的工作時,不管上司如何不好、客戶如何不好,你也不會讓這些小問題熄滅你對這份工作的熱情。你會絞盡腦汁克服一切問題。愛,並非只是感覺。愛,是行動!
斯蒂芬·科維(Stephen R.Covey)在《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》中也提到“積極主動”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一習慣。
主動(proactive),就是要主動行動,主動付出,主動去愛。鄭明析牧師曾說過,自己主動去做的人是因為了解的關系。當進行一個任務,或者發生突發狀況時,應該怎樣主動行動呢?讓我們來看看簡單的2個方法:
1.“我能做到”的態度
主動的人以及消極反應的人行動上有一些區別。大家可以檢視自己是否有時也會做出這樣的反應。
A.消極反應
A1.等待事情發生
“我不知道,應該會有人去做吧?”
“希望其他人都比我差,那麽我就有機會了。”
“如果他對我好一點,我才可以做得更好。”
消極的人總是希望別人做些什麽。
A2.思考關於問題以及障礙
“為什麽上司總是批評我反應慢?”
“我就是做不到。”
“孩子不聽話,他就是不想聽,我也沒辦法。”
“這幾天加班,我太累了,所以無法專註。”
消極的人認為“問題”讓他們無法做好。
A3. 展現出情緒
一旦遇到問題,就會展現負面情緒:
氣餒、
失望、
發脾氣、
抱怨、
不停哭泣 等等。
B.主動
B1.采取行動讓事情成就
“這件事沒人在做嗎?由我來做吧。”
“只要我多練習幾次,就可以超越普通人的水平。”
“今天我要提早上班,好好預備參加今早的會議。”
積極的人總是看 “我自己” 可以做什麽。
B2.思考關於解決方案以及選擇
“我思考能力比較慢,應該提前預備任何上司想要知道的答案。”
“我不會安排時間,應該詢問其他人是如何做到的。”
“今天孩子故意不聽話,於是我問清楚原因,也告訴他,應該要好好告訴我,而不是亂發脾氣。”
“這幾天比較累,但是只要中午小睡15分鐘,我就可以打起精神了。”
積極的人認為他們可以掌控自己如何反應。
B3.付出行動
積極研究、詢問、嘗試新的方式。即使失敗,還是會不斷嘗試。
自己是比較消極,還是比較積極呢?倘若自己是比較消極的,學習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吧!
原文發表於此,由作者授權,禁止隨意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