該說君子報仇,三年不晚嗎?怎會是三~年?愛護並支持和平交響樂團暨合唱團的朋友們,不用等三年,我們回來了!!!兩年前,我們的音樂會因安全考量在臨演前兩天被迫取消,對致力於推廣藝術音樂文化的我們來說,確實是無比的委屈。不過,相信 神的人沒有這麼容易被擊垮,2023年雖然我們取消大型音樂會,卻反而演出更多場,受邀到各教會巡迴演出,興起轉禍為福的歷史了。
兩年來我們做了許多努力,參加合唱比賽並得獎,也出國交流和演出,並在4/20(日)於台藝大表演廳,成功舉辦了春季音樂會—愛與生命之歌。2015年我們首次在國家音樂廳演出,十年後的這場音樂會別具意義,不僅北中南部團員大合體,更力邀昔日的團員與師資同台演出,音樂會曲目也都精心挑選。演出前為了得勝與黑暗撒但的爭戰,以及凝聚大家的內心,前所未有的把幕前幕後人員都拉到禱告群組裡,人數居然多達兩百多人!二十一天當中每天固定線上禱告,最後一週則加碼為早中晚固禱三次,演出前一天的晚上,即使一整天排練很累了,還是先求 神的國,提前獻上了主日禮拜,光是聆聽到主日的主題「要做事才能達成希望」,就讓我們充滿希望。真的,隔天我們全體與聖三位、與主一起做大事了。
音樂會的上半場一樣是純樂團的表演,演奏了艾爾加:《威風凜凜進行曲》第一號D大調進行曲,以及阿魯圖尼安:小號協奏曲,小號獨奏由杉木馨SUGIKI KAORU擔任,他的演奏技巧令人讚嘆,彩排時稍微聽到一段,我秒變迷妹。下半場合唱團出場,我們穿插演唱了兩位1945年出生的作曲家,分別是約翰・拉特John Rutter與鄭明析牧師的作品。
約翰・拉特:《生命的禮物》第一曲,〈耶和華所造的一切〉
John Rutter: O All Ye Works of the Lord, from The Gift of Life, no. 1
如同可以從作品來看見作家的心思一般,從被創造的萬物中,也讓人可窺見造物主的智慧、細膩與雄壯。此曲以歡慶的氛圍,點名萬物來稱頌偉大的創造主。
歌詞取材自聖經次經的《三青年讚美上主歌》(Canticle of the Three Holy Children),在天主教聖經中被放在《但以理書》內文。故事發生在西元前600年左右,猶大國的先知但以理及三個青年同伴—哈拿尼雅、米沙利與亞撒利雅被俘虜到巴比倫。這三個青年因不肯跪拜尼布甲尼撒王鑄造之金像而被丟入火窯中,他們在烈火中大力點名萬物一同讚美神。三人不僅毫髮無傷,旁人甚稱在火中看見了第四個人影。此景震驚在場所有的謀士,王更當場宣布他們所相信的耶和華 神是應當歌頌的,並高升了三人的職位。
作曲家在此曲多處配搭節奏律動的變化、人聲聲部與樂團配樂的對比,營造出活潑動感的能量;同時在樂曲中運用調式變化音程,為曲子增添異國情調。在尾段加入「三一頌」將樂曲推至高峰,最後以七次「阿們」如煙火般燦爛地收尾。
鄭明析:《愛與人生》交響詩第一樂章,〈緣〉
JUNG Myung-Seok: I. Connection, from The Symphonic Poem “Love and Life”
鄭明析先生已出版詩集《靈感的詩》系列共九冊,2011年時他的十首詩作榮登總括韓國百年詩史的《韓國詩大事典》,並得到如此評價:「鄭詩人是以造物主創造法則的觀點,以此觀看著世上萬物的本質。在他詩的世界中,更是讓天地合而為一的昇華之愛透過詩句、詩行一幕幕呈現出來,深深觸碰人心。」
〈緣〉出自詩集《靈感的詩2》,內容提及人與人相遇成為朋友、愛人、家人,都是因為愛而結成的緣分,並衍生出疑問:「光是衣角擦身也算有緣,那麼,若與神擦身相遇,究竟要與祂一起生活多少年?」而後得到靈感:「怎會只是幾年?要永遠與祂結緣,彼此相愛到永遠!」
在2018年一次詩展中,他再次閱讀這首詩之後得到靈感,將詩句當成歌詞即興唱出旋律而譜成歌。歌曲旋律清新、節奏明快,編曲配搭象徵時間的八分音符節奏,展現出輕快的氛圍。永遠相愛,是神對人約定,也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期盼,交響詩的第一樂章以這首歌開啟與神之間永恆的緣分。
鄭明析:《愛與人生》交響詩第二樂章,〈碼頭的孤獨〉
鄭明析:《愛與人生》交響詩第三樂章,〈屬靈的愛〉
約翰・拉特:《生命的禮物》第三曲,〈造光者之讚頌歌〉
鄭明析:《愛與人生》交響詩第四樂章,〈愛的歌聲〉
JUNG Myung-Seok: IV. With a Voice of Love, from The Symphonic Poem “Love and Life”
從小生長於土地貧瘠的小山谷的鄭明析先生,在領受了來自於神的靈感構想後,將故鄉地打造成「自然聖殿」。此聖殿主要使用樹木、石頭、流水、亭子等作為造景的材料,環境和諧美麗,使人們在此地可以自在地休憩、禱告靈修,也能透過運動及藝術活動來彼此交流並向造物主獻上感謝。此外,也因自然環境相當好,有許多小動物居住其中,每天都可以聽見婉轉動聽的鳥鳴聲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誕生了風格可愛、明亮且輕快的〈愛的歌聲〉。
聆聽此曲時,腦中會不自覺浮現大自然間萬物和諧共處、遍處的樹木與花兒欣欣向榮,鳥兒歌唱並飛翔其中的場景。不僅如此,人們在這樣的樂園中,身心靈得到洗滌,也油然而生彼此以愛相待,感謝上蒼的心情。本次改編的合唱版本,特意加入兒童合唱團與女聲合唱團共同演出,透過純淨的歌聲展現出反璞歸真的那份喜悅與幸福。
鄭明析:《愛與人生》交響詩第五樂章,〈空提就是愛〉
鄭明析:《愛與人生》交響詩第六樂章,〈命運〉
JUNG Myung-Seok: VI. Fate, from The Symphonic Poem “Love and Life”
2011年阿根廷國際藝術博覽會當中,鄭明析先生被選定為代表畫家,其作品《命運》在展覽會上拿到冠軍。畫作透過老練筆觸的優雅呈現,盛裝著強烈的訊息。蝸牛想爬上絕壁,即使不斷掉下來,還是努力再爬上去⋯⋯如此反覆好幾次終於到達頂峰。雖然最初鸛鳥緊追在後,但是蝸牛在逆境中也不放棄、堅持到底的模樣。讓人不禁思考:「命運」究竟是什麼?
畫中主角——蝸牛就像每一個人,生活中面對看似沒有希望的狀況,但只要想著有造物主神的同在,就能得到力量來奮力得勝。若有神同行,看似不可能的「命運」也能被扭轉。作者曾說:「我們要爭戰,這不是殺人的戰爭,而是要打義的仗、善的仗,我們要為了神的旨意爭戰,我們站在神這邊爭戰。」並透過這首歌傳達這樣的理念。
整首歌曲分為三大段:前段由一小群人齊唱出主旋律,如同說書人一般娓娓道出故事情節,並搭配相對簡單的背景音樂以及合唱團員的和聲與表情,有趣地營造出鸛鳥與蝸牛劍拔弩張的氛圍;中段則穿插入童聲與女聲合唱,象徵蝸牛因為相信神同在而得到力量,充滿信心地勇敢回應;最後則為全體大合唱,從鸛鳥與蝸牛的故事跳脫,總結這首歌的核心理念:體會神的愛、正確瞭解來度過人生時,就能轉禍為福,掌握命運。
約翰・拉特:《生命的禮物》第六曲,〈相信生命〉
John Rutter: Believe in Life, from The Gift of Life, No. 6
作為《生命的禮物》最終章,以悠長並耐人尋味的旋律,配上約翰・拉特親自寫的詞,與一段引用自18世紀約書亞・史密斯(Joshua Smith)的詩歌,傳達從相信神所賜予我們的生命與希望——因著基督的救恩,得以在每個人的身上展開嶄新世界。
最後,以結出甜美滋味豐盛果實的「蘋果樹」來比喻傳講生命話語的耶穌基督。人的身軀雖會隨著時間衰老並逝去,然而,在基督裡得著生命的靈魂,會如同常綠且結實纍纍的樹,存在直到永遠。此段特別以齊唱呈現,再接全體合唱「阿們」,留下令人印象深刻且意寓深長的結尾。
安可曲我們首演了由師資最新編曲的「因為深深愛著祂」,依依不捨又唱一遍「命運」的後半段,最後合唱團走進觀眾席,留下珍貴的紀念照,音樂會圓滿結束,每個人內心暖暖的,因為充滿了 神的愛、基督的愛。4/20剛好是今年的復活節,感謝 神讓我們重返舞台,未來CGM和平合唱團也會不斷地用歌聲來榮耀神、達成 神旨意的!
和平交響樂團 Peace Symphony Orchestra【媒體聲明稿】2023.03.10
延伸閱讀 特別的復活節

認真上進氣質女,喜歡自由與和平。因聖經一句話:「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」,從此愛上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