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參加了北市圖舉辦的[閱讀起步走]講座,老實說一開始是因為有送寶寶的書才去的,沒想到主講人涂妙如博士不但專業,而且妙語如珠,整個講座笑聲不斷,年輕的父母們也不斷提問,非常實用。 (她穿的圍兜上面二隻猴子圖案,是台灣的bookstart的logo,每個國家都有一個專屬的設計logo)
我把自己的筆記打在這邊給大家參考: (針對6-18個月的寶寶)
1. 現在閱讀是為了讓寶寶享受書本
2. 寶寶主要以看圖為主
3. 要用寶寶的速度來看,你是陪她讀,所以不要覺得她看得太快或太慢
4. 你如何對待書本,寶寶以後就會模仿你,所以要讓她看到你如何翻書,如何愛護書本
5. 讀書之外,唸唱、手指謠也都是很棒的,可以學習語言的音律。
6. 如果故事書的文字很多,不用照讀,只要用寶寶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說故事就好。
7. 用寶寶能聽懂的話來說最重要
8. 用手指圖,教寶寶各種物品、事物的名稱(命名)
9. 用淺白的話,但是不用疊詞。ex. 寶寶說:水水。你可以說: 喔~~~你要喝水呀!
10. 年紀越小,故事書的對比色要越強烈,幫助圖像辨識。
11. 手指謠示範: 毛毛蟲,鑽進洞,挖一挖,一二三,啵! (用媽媽的手指,鑽進寶寶握起的拳頭,跟寶寶玩互動的遊戲)
12. 現階段的書要買強壯一點的(ex.硬頁書),書是消耗品,不是典藏品。
13. 七個月的寶寶是開始坐在爸媽膝上讀書的最佳階段,因為最穩定,也跑不掉。
14. 老師做過研究,只有陪讀10週的孩子跟完全沒有陪讀過的孩子,將來的語文能力有顯著差異。 (更何況是一直有爸媽陪讀的孩子)
15. 城門城門雞蛋糕,三十六把刀….是以訛傳訛,原文是 : 城門城門幾仗高,三十六丈高,騎白馬,帶把刀,走進城門滑一跤。
16. 每天要對孩子講一個故事。
17. 不知道要跟孩子玩甚麼,可以上[育兒親職網] 或是查 [0-2歲嬰幼兒適性活動]
18. 陪讀的目的是 : 營造幸福美好的時光。不要利用陪讀時間跟孩子說,你看你就是這個沒做好,你這個就是要怎樣。曾有個孩子,媽媽拿書故事要讀給他聽時,他悠悠地說 : 可是我今天又沒有做錯事…..
19. 選適齡好書,現階段可以用感官遊戲書,利用視聽嗅味觸,滿足孩子手動操作和自我探索的樂趣
20. 第一階段的任務,就是讓寶寶學會正確的翻書。(不用很急著教一大堆東西)
21. 研究發現,20個月大的寶寶才認得鏡中的自己。 (測試方法: 在寶寶臉上塗一個東西,帶她去照鏡子,看她會去擦鏡中人的臉,還是擦自己的臉)
22. [爸爸陪我玩]這一本書,爸爸只要照著書做,就可以給孩子很多互動。
23. 研究指出,爸爸有陪讀的孩子,未來語文能力更好。(因為爸爸讀的方式和語氣、用字都不同於媽媽,所以會造成孩子認知的衝突,刺激孩子思考)
24. [抱抱]這本書,只有6個字,可以看圖說故事。也讓孩子觀察書中主角的情緒。
25. 孩子一直重複要聽一樣的故事,是因為他要正確預測下面發生的事。(與記憶能力有關)
26. 當孩子4歲時問你 : 媽媽我甚麼時候可以像你一樣看懂書上的字呢? 你就成功了!
27. 不管幾歲,書就是最好的禮物。
28. 老師為了栽培孩子,家裡10年沒有電視。
29. 陪讀越輕鬆越好,不要考她。 (會唱數的孩子不代表她會數數) (中班才教到10,大班才教到20)
30. 透過兒歌,幫助孩子專注聆聽,感受語言韻律與節奏。且兒歌可以無限擴充(自己編)
31. 簡短的歌謠,容易模仿念誦,增進孩子語文能力。
32. 圖畫書讓抽象的概念具象化。
33. 簡單、重複的故事情節,引導孩子反覆閱讀,趣味互動。
34. 真實的環境和物品永遠比書本的教學更好。 (ex. 去動物園)
35. 孩子會說話時,要用對話式的陪讀。
36. 透過閱讀,拓展生活經驗,模仿故事角色,培養自己能力。 (EX.家中要有適合孩子自己坐著穿鞋的小椅子,他才能學好自己穿)
37. 貼近幼兒成長的故事,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,建立自我概念。
38. 老師有做過研究,24小時托育的周末父母,孩子未來的發展與其他孩子有顯著差異。
39. 孩子二歲時,會喜歡規律作息,一定要坐在同一張椅子,一定要睡前故事 (可以讓她自己選三本)
40. [小貓頭鷹] 的故事,適合講給分離焦慮的孩子。
41. 一歲以內的孩子,抱抱永遠不嫌多,幫助建立孩子對人的信賴感與安全感。18個月的認知會影響到18歲。
42. 關於更多閱讀分享,可查[閱讀推手節目經典回顧專區]
—
<運勢>會透過「去做自己該做的事」而來。
即使是<將要來到自己身上的運勢>,也不會白白來到。
必須去做<該做的事>才會來到。
鄭明析 牧師 箴言
[…] 根據上次我參加的感想,真的是非常棒,非常有趣的講座 : 請參考 閱讀起步走父母學習講座心得 […]
很實用,感謝分享
開心~~謝謝您的賞識!!!
這些資訊應該更多被看見才對,謝謝妳用心的整理
^^不客氣喔~~